【書評】認識頭城的第一本書《記得那海的味道》

圖片來源:TAAZE 讀冊生活
圖片來源:TAAZE 讀冊生活


因為喜歡海,所以我到台北工作時就選擇住在頭城。很多人問我通勤會不會很辛苦?剛開始我覺得會,大概過了兩個月之後我就習慣了,相反的,因為期待每天回到家的寧靜,和早晨那青色的雪山山脈,和湛藍的太平洋,我越來越愛頭城這個小鎮。

某一次去住家附近買麵包,發現熟悉的收銀台上多了一疊陌生的東西。仔細一看,原來是馬丁寫的《記得那海的味道》。

我隨手翻了翻,看到了過去關於頭城的許多故事,彷彿看到寶。老闆娘告訴我她幫忙馬丁寄賣,我特地詢問能不能請馬丁簽名?老闆娘說沒問題,但要下個星期才能拿到,我大約過了半個月才再去了一次麵包店,那時馬丁的書大概已經被搶購一空,但老闆娘幫我保留下一本簽名書。

鄉土不只有文學

馬丁是一位頭城土生土長的鄉土作家,我對他的過去並不瞭解,但我從他以「鉛筆馬丁」的筆名在網路上發表色鉛筆作品的簡短介紹中,感覺到了一種細膩。

這本書共有十個章節,每個章節都與海有關,從第一章「又近又遠的海」開始談起頭城作為漁村的長相,頭城背山面海的特殊地理位置,與頭城人一出生就能看見的龜山島,搭配著馬丁的鉛筆畫,你可以很快地對頭城有一幅具體的畫面。

更有趣的是,現在的頭城在馬丁的文字裡只是配角,主角是過去的頭城畫面,頭城在過去幾十年經歷了許多的改變,包括烏石港的改建,大量過去的地景現在是面目全非,透過馬丁的記錄與描述,保留了那個尚未建設發展的傳統漁村。


還原老頭城的味道

除了位置的還原,書中還有味道的還原、儀式的還原,以及歷史的還原。在<童年的餐桌上>可以品嚐到過去頭城人日常的菜餚,背山面海的頭城,餐桌上既有農家傳統的醃菜醬瓜,也有海裡撈上來各式海鮮。搶孤是頭城最著名的傳統習俗,在這本書中很具體地詮釋了搶孤對於漁民的生活意義,馬丁是這樣說的:「討海人對大海的無法掌握,以及離鄉背井的普遍命運,能夠不變的就是堅定的信仰」,也因為強大的信仰需求,頭城有了很多的廟宇跟宗教儀式,然而書中最精彩的描述我覺得不是搶孤,而是「抓鬼煮油」。

那是對不可解釋的瘟疫與災難展現出對鬼神的抗議與協商,舉著燒滾的油鍋夜遊,經靈媒的探測後,對著油鍋噴出口中的酒,燃起熊熊烈火表示驅除邪靈。這個儀式也許在現代社會隨著環境與觀念的改變式微,但是透過馬丁的鉛筆畫有了超越時空的保留與創新。

以時空還原為主題的,大約有個四故事:龜山島歸來、三鋼鐵工廠、平原部落舊事、海邊的孩子。四個故事分別來自頭城內外的四個不同地方,四個不同身份的人物,但他們都有共同的鄉愁,對於時空上的鄉愁。雖然我認為還原最深,最觸動人的是從龜山島住民因為生計而搬遷到頭城的這個故事,但後來重讀一遍之後,我覺得四個故事都有自己的味道。


從「最遠的地方」刻畫出昨日與今天

還有一個故事令我映象深刻,就是馬丁形容南方澳是「印象中最遠的地方」。從馬丁的文字中可以看出當時人們活動的地域範圍,相較今天看似很小,汽車隨便開就到,但我覺得比現代人的地域範圍更大很多,因為當時他們的交通是徒步或是腳踏車,沒有縱橫交錯的捷徑馬路。他們對於路途中的體會,比起今天的我們,相信要深刻很多。

最後不得不提到《記得那海的味道》 書中的有大量描繪頭城的鉛筆畫,一個願意用畫面去記錄與回憶的鄉土作家,相信是深刻感受也深愛非常故鄉土地的人,從馬丁的鉛筆畫裡,有很多值得回味的想像。

如果你也喜歡頭城,想認識頭城,這本書是非常好的嚮導。
傍晚的烏石港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