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進明十三陵(二):為什麼明十三陵值得一遊?

明朝十五位皇帝,除了開國的明太祖朱元璋和繼任的建文帝之外,其餘十三位皇帝都葬在這個地方,這個地方透過風水師精挑細選的地方,是中國陵墓風水的極品典範,這塊位在北京北邊的平原,有座來自燕山山脈餘脈的天壽山,東有東蟒山,西有西虎峪,南面還有龍山、虎山等小丘陵,應和了風水方位的「左青龍、右白虎」,加上天壽山前橫著數條河流,背山面水的姿態,是墓地的最佳方位,凡人來到這裡,也開始會看風水起來了。

行走在天壽山下的平原,你將會看到四周全是青山綠水,偶然流雲飄動,霧氣縈山,彷彿置身在另一個世界裡,那一個世界,寧靜悠遠,時間彷彿進入了永恆。當時朋友對著青山嘆了一口氣說:「唉,死了以後也想葬在這樣的地方阿!」


中國歷代帝王幾乎都是厚葬,除了大量的陪葬品之外,還要有大型墓室「地宮」,殉葬俑,讓帝王在死後的世界,也能享有宛如生前的一切生活與權力,最有名的地宮,我想便是秦始皇陵,兩年前曾去過一趟秦皇陵,從陵門到兵馬俑,非得搭交通車過去不可,而那浩大的泥偶軍團身後,距離探測出的埋葬位置卻還遙遠,感覺我只是站在龐大地宮的外頭罷了。但也因為這些陵墓龐大奢華,盜墓,成了中國千古以來綿延不絕的運動。
兩年前參觀的兵馬俑一號坑

史書上記載盜墓變成組織化行動的最早記錄,應該是東漢末年曹操派遣部下開挖量西漢梁孝王的墓塚。自此之後,不知道盜墓的各種手法如何在廣大的中國流傳,但中國歷代累積的皇親國戚實在太多,人人厚葬的結果,便是到處有墓可盜。

盜墓與明十三陵之間有何掛勾?明十三陵建成以來,除了康陵、思陵在民國初年和對日抗戰時有被盜發的紀錄之外,其餘的陵墓都保存完好,而其中較大的定陵,則是中國第一個由專業考古隊開挖的陵墓,明神宗的定陵地宮,讓世人們深刻地了解皇帝陵寢,是怎樣的輝煌。







平民老百姓一定不會拿著洛陽鏟和麻繩去盜墓,但是相信對於中國帝王陵墓的好奇,絕對不輸給盜墓人。就像人們到了埃及,一定會想去見一見帝王谷的金字塔與法老們。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好奇心,那麼明十三陵的定陵,可以滿足你所有的好奇,而其餘十二座皇陵,則會讓你對眼前的寶頂充滿無數想像。

明成祖朱棣的長陵石供案(前)和明樓(後)
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