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進明十三陵(三):十三陵附近有什麼?


前往明十三陵的路上到處可以見到果園,尤其是水蜜桃園,幾乎綿延幾公里的路旁都是,當時還很好奇:在陵墓附近賣果子,誰要買?

回家查了史料,才知道過去這些皇陵附近都是禁止居住的地方,但是皇陵裡頭時時要有供奉先皇的鮮花素果,這些東西便是由附近的皇家果廠提供。隨著時光遞嬗,部分果園遺留下來,幾度易主,成為如今我們看見的果園了。[1]不知道我們吃的水蜜桃,是否跟當年的明朝人吃的是同一味?
為了防止盜墓,過去負責建造陵墓的人們不得自行離開陵區,世代必須留在皇陵區內,
十三陵附近有很多的村落,幾乎每個陵旁邊都有一個村,像是「長陵村」、「景陵村」等等,以陵為名,是它們的特色。

十三陵從明成祖下令建造長陵以來,一直都是忙碌的,陵區內不僅要有高級武官(用現在的角度來看,就是國防部的將領)、工部官員(像營建署)、還有太監共同負責監造皇陵,另外還有負責出勞力的軍人、民工,甚至罪犯,修一座陵需要動輒萬人,這萬人當中除了營建之外,還要吃喝,因此人數眾多。過世的歷代皇帝全都要祭祀,一年至少三次,因此負責祭典的官員必須常駐,而守護皇陵需要軍隊,這一片帝王安息之處,應當從未寧靜過。

這些村莊是過去守陵軍人的後裔,我很好奇,無論是軍人是工匠,基本上都是男性,這些人如果住在一起,又沒有外來的女性移入的話,這些人的後裔是如何出現的。此外,在明朝時期,陵園內一草一木禁止採伐,違反的人會殺頭,但是形成村落必須需要有吃有住,除非是朝廷供給,否則這樣的村落真不知道如何生存下去。

景陵位在景陵村內,外頭有欄杆圍起來,
但旁邊有路可以通往景陵的後頭
有趣的是,在長陵村和景陵村,有不少殯葬業,負責選風水、設計墓碑,在中國大陸並不推行土葬,偏偏在這塊風水寶地上,土葬成了熱門的選擇。


荒煙蔓草之中的石階,不知有幾百年的故事
參考資料:[1] 明十三陵 125頁,「果園」/ 胡漢生/ 中國青年出版社/ 1988

備註:
胡漢生提到明陵裡的果園,其實包括菜園或瓜園。他考據了這些果園的現今位置,有的位於現在的陵村裡面,有的位於昌平城外。他還考據過當時祭祀用的祭品,裡面並沒有水蜜桃,我認為應該是後來附近居民移入的時候改種的。
現在的果園除了水蜜桃之外,還有蘋果園、櫻桃園等等,以觀光果園的形式在經營。

留言

熱門文章